今天跟隨老鷹想飛以及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,來到了屏東縣內埔鄉育英國小。

拜訪了辦公室的師長後,在老師的指引下前往健康中心,詢問護士小姐相關的活動內容,
護士姐姐熱情地歡迎我前往三樓禮堂觀看,並告訴我走任何一座樓梯都可以到達,
但對國小環境不熟悉的我仍周旋了許多。

此時,在我身邊出現了一位既熱心又害羞的小男孩
小聲的說:姊姊我帶妳去禮堂,就在上面那邊...。
他走在離我兩三公尺的前方,不時回頭確認我跟上了沒,
到了禮堂,當我想跟他說聲謝謝時,小男孩卻快速地轉頭跑進禮堂,衝進人群...
由於即將要播放記錄片了,只好將感謝放在心底,謝謝這位像小天使般純真的男孩。
 

在講師及校長開場的過程,台下的孩子們其實已經蠢蠢欲動地想要觀看紀錄片,
正當我擔心片長76分鐘的紀錄片,孩子是否能夠負荷時,
影片的前奏一下,底下的孩子們,竟專注地跟著傳唱起古時的一段民謠......

厲翼、厲翼飛上山,囝仔快做官
厲翼、厲翼飛高高,囝仔中狀元
厲翼飛低低
,囝仔快做爹

《老鷹想飛》正式預告 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tUtVQoFZCA   

 

此時的我很感動,
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,但卻因為傳唱民謠的聲音一樣是孩童,
讓他們願意嘗試學習,跟著字幕一字一字的學習傳唱,儘管有些不順暢,但仍樂此不疲。


這一幕,讓我頓悟了今天來到這裡的意義,
一方面,希望在每位孩童的心中,種下友善生態環境的種子,
誘發孩子們心中那份最原始,會關心自然關懷野生動物的純真情懷。

另一方面,希望透過每一個人守護老鷹的力量,創造出更多保護環境的影響力
堅持不讓我們的下一代,只能從民謠中認識老應。

老鷹,台語俗稱「來葉」,千百年來,緊靠人類而活。
早期的台灣,到處都看到老鷹,老鷹住的地方離人不遠,甚至會用人類垃圾「炫富」。
老鷹巢中,充滿人類生活用品,塑膠袋、棉布手套到女性內衣褲,琳琅滿目。(攝影.梁皆得)

 

【消失之謎】世界各國都屬常見的老鷹,在1990年代的台灣,竟只剩下175隻。
這古老又有智慧的物種,在五十多年內,竟從大多數台灣人民的生活中急速消失,原因不明。(攝影.謝季恩)

 

老鷹想飛這部記錄片,主要訴說著一位放棄安穩教職的老應先生,沈振中老師,
投入人生最精華的20年,不斷地探尋著台灣老鷹消失的原因, 
最後,與一位屏科大研究者 林惠珊(老鷹公主)的合作研究下,在南國的紅豆田裡找到了答案。
 

一部與屏東南方,屏科大切身相關的紀錄片,
希望能被更多人看見,期盼繼續發揮影響力



感謝有許多人以及企業的支持,讓老鷹想飛得以在台灣各地偏鄉播映,受惠於許多民眾,
現在起立即關注老鷹想飛粉絲團,就能得到更多最新的播映訊息!!! 
 

《老鷹想飛》線上推廣計畫 : https://www.flyingv.cc/project/7708
《老鷹想飛》臉書粉絲專頁 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lyKiteFly/?fref=ts

arrow
arrow

    南國遊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